2007年3月14日星期三

从《300》到《“我与徐公孰美?”》(又----网络的力量)

Apple:《300》的预告片
----中文《300》介绍
----温泉关战役,斯巴达人,波希战争
----Wiki:温泉关战役,马拉松战役
----某人书:《罗马人的故事》(二)、(三)
----创新社,罗马教研社(厦门大学),老徐徐国栋
----胡雪梅《“我与徐公孰美?”》

附1:《罗马人的故事》(二)节选

来库古的改革使斯巴达更彻底地成了一个军事大国。立国之本便是健壮斯巴达人。
每个斯巴达人一出生,就要经过长老们的检查。不够健壮的会被当即抛弃或沦为奴隶。

可望成为强壮战士的婴儿由父母扶养到六岁。满七岁的少年便要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
他们与同龄人一同生活,并接受严格的训练。为培养出合格的战士,训练的日程都经过了严密的计划。

到了二十岁,斯巴达人就开使服兵役,一直到六十岁。三十岁以前必须过集体生活,既使结了婚,也必须每天晚上回到兵营。

斯巴达的兵营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建筑物,无论是少年还是战士都生活在帐篷里。这是为了使斯巴达人可以忍受恶劣的环境,毕竟温室里是养不出万年青的。只有三十岁以上的斯巴达人才被认为是成熟的市民,才被允许与妻子儿女在有墙有房顶的室内生活。

在斯巴达,除了参与国政和服兵役之外,男女是平等的。女子与男子一样有义务好吃好睡,使自己的体格保持健壮。当然这是为了可以生育健康的后代。同时也有严格的体重管理,甜食,酒和美食是要严禁的。体育教育与男子同样要求,并经常参加运动会,成绩优秀的比较容易出嫁。当时女子不能参加奥林匹克大会,否则斯巴达的女子要囊括大量的奖牌,或是月桂冠。

训练也好运动会也好,男女同样的以裸体进行,大概来库古认为越掩饰越易产生杂念,大家都看够了,也就没什么了。在斯巴达,性生活只不过是生产强健战士的手段。因此,单身会被人篾视,老公战死后,绝无守寡之理,国家会奖励再婚者。斯巴达女性的义务是尽可能的多生健康的子女,同时料理以纺织为首的家务事。

男子要学些读书写字,但绝不欢迎高雅的书籍和议论,至今在意大利仍将沉默寡言的人称为“斯巴达式的”人,古代的斯巴达篾视喋喋不休的人。在集会上发言也以简明扼要为上。

作为斯巴达的战士,不用说是整日读书,就是好奇心重点,或是浮想连篇也是不可取
的。他们绝不会象苏格拉底那样,随便在广场上见人就与之辩论,直到对方服输为止。苏格拉底要是到了斯巴达,大概一个弟子也收不到,立马会被乱棒轰出国外。对于斯巴达人来说,美德就是勇敢,服从和爱国心。

但是,那个制造了斯巴达体制的来库古也深知,这种改革只靠嘴说是不够的,不将自己的国家置于在非此无路的状态下,改革不能成功,也无法持久。

首先他废止了做为流通货币的金币和银币,改用铁币。这样别国的商人便不愿与斯巴达做生意了,一切与艰苦朴素的生活无关的商品就不会进入斯巴达境内。而生活必需品在斯巴达是自给自足的。

从事农业的希洛人每年要将自己生产的粮食的一半交给斯巴达人,由于斯巴达只能用铁币,因而无法与外人流通,这样也就毫无兴致去储存粮食。虽然斯巴达人并不富裕,但大家平等同穷也就没有嫉妒,没了阶级斗争。斯巴达因此以没有盗贼而闻名。在雅典权力斗争不断,而斯巴达却从无此事,能长久的保持政治的安定。由于斯巴达人专心习武,其武功之强令人惊畏。数量虽少,但其威名远震波斯。在希腊一提起精锐部队,那只能是斯巴达的步兵军团。

但是,斯巴达除了战士之外什么都没有创造,在历史上,没留下哲学文学,没留下科学史学,只留下一句话:“斯巴达式的”。

可斯巴达靠的就是武力。随著斯巴达的假想对头雅典的实力不断加强,斯巴达也渐渐地感到不安,终于走出群山,开始侵略他国。到了公元前六世纪末,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几乎都在斯巴达的支配之下了。

斯巴达将自己支配的城邦国家组成了一<伯罗奔尼撒同盟>,当然自己做盟主。参加这个军事同盟的条件是,当斯巴达发动战争时要提供兵力助战;要采用贵族制而不是民主制。斯巴达没有要求盟国每年进贡,因为对斯巴达来说士兵远比金钱重要。而要求盟国不得采用民主制,则是明鲜地将雅典及其同盟当成敌国了。

据说,当时希腊有一百五十个左右的城邦国家。公元前五○○年前后,雅典和斯巴达异
军突起,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雅典靠的是经济实力,斯巴达则依仗其军事力量。可是两雄之争没有在这时发生,原因是大敌从希腊之外云集而入:波斯战争暴发了。

附2:胡雪梅《“我与徐公孰美?”》

“我与徐公孰美?”

——小故事 3 则

胡雪梅

1 、宁可信老虎,也不信人类

这是国外一个动物学家写的故事:

这 个动物学家有一次在非洲草原观察到这样一幅场景:一只体形硕大的老虎悠然自得的在一汪清水边喝水。该老虎边喝水还边不时地抬起头来懒洋洋地看看四周,喝完 水后还在岸边溜达、伸懒腰。而奇怪的是一群斑鹿也在离老虎不到 十米 距离的同一岸边安安静静地喝水。明知老虎就在身边、也明知老虎还不时地朝这边望望,但这群斑鹿一点也不紧张、一点也没有要逃走的意思。动物学家知道,这是 因为老虎刚刚捕获到了猎物,已经进餐完毕,肚子还是饱的,根本不会再捕杀斑鹿。这一点,猎食者和被猎食者都再清楚不过,因此斑鹿此时再安全不过。但当这位 动物学家从自己的隐蔽观察点一探出头来时,斑鹿群立刻惊惶失措地四散奔逃,一转眼就逃得无影无踪。我们的这位动物学家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因此,在当天的日 记中他写到:“连鹿都宁可信老虎,也不信人类。我第一次感到了作为一个人的羞愧!在所有的动物中,惟有人是会脸红的动物。我想,他也确实该如此。”

2 、老虎的选择

这也是国外一个动物学家写的故事:

为 了测试老虎是不是一种“喜新厌旧”的动物,这个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一只老虎捕杀了一头野牛并吃饱后离开,动物学家知道第二天老虎还会到该处来吃剩下的 牛肉的,于是第二天便在死野牛遗骸旁的树上吊挂了几十斤新鲜牛肉,并躲在隐蔽处观察老虎的举止。第二天,老虎果然来了。尽管从树上垂下来的新鲜牛肉老虎一 眼就看到了、并唾手可得,但老虎却毫不动心径自走到自己昨天吃剩的野牛旁大吃起来。吃完后,仍旧离开。而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动物学家仍然如法 炮制,只不过每天都换了新鲜牛肉。然而老虎也仍然每次都对此视而不见,径自吃自己杀死的那头牛。直到第七天,老虎将已经吃了六天的野牛残骸啃得干干净净只 剩骨头没剩一点肉时,才转身一跃将动物学家挂在树上的新鲜牛肉扑下来津津有味地大嚼起来。――经过整整一个星期的不懈努力,这个动物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实 验答案,同时也对老虎多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3 、鳄鱼的生存之道

这是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放的一个小故事:

这 是一个关于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已生存 2 亿年、有动物活化石之称的鳄鱼的记录片,地点也是在非洲草原。前面的部分我没有看到,只看到最后一点点:一群几百只斑马要穿过一条河,这实际是他们为了觅 食每年都要定期越过的河。河水算不上遄激,但斑马们来到河边却很犹豫。因为,一大群饥饿的鳄鱼早就在水里虎视眈眈地等着他们。尽管如此,斑马们却别无选 择,只能过河。于是一只接一只的斑马开始渡河,而鳄鱼群也开始了集体狩猎活动。只见一只鳄鱼扑向一只肥壮的斑马却不想被那斑马狠狠地踢了一脚,只得放弃。 但最终,还是有两只不那么强壮的斑马终于成了不幸的倒霉鬼,变成了鳄鱼的口中食。鳄鱼群撕裂斑马、分享盛宴的画面十分血腥。但颇出人意外的是,面对这样的 画面,解说员却是以如下的话语结束全片的:“这样的画面显然是血腥的,但比起人类的一些所作所为来却算不上残忍。尤其我们要记住,这群鳄鱼总数超过 35 只,但他们每年捕杀用以维生的斑马却不超过 50 只。鳄鱼――这当今世界最古老的大型猎食动物能够存活到现在不是没有秘诀的。那就是,他们一直恪守着老祖宗亿万年来留下的生存法则——节俭。”

4 、说明

本 辑故事的标题“我与徐公孰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引自我们很多人在中学时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故事中的“我”自然指的是我们人类,而“徐公” 则显然指的是那些动物们。在此我想说明的是:以此为标题绝非要彰示什么“反人类”(这是不少人喜欢扣在动物保护主义人士头上的一顶大帽子)的信息,而只是 想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告诉我的同类:为我们所不齿的动物们也许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真的有必要在许多方面好好地学习他们――为他们、也为我们自己 ――尽管,我们确实已经学习、模仿他们造了飞机、船舰等各种各样的东西,但也许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只是学到了其皮毛而没有学到其精髓。

2006 年10 月28 日

于厦门大学

没有评论: